龙岩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于1998年7月,2012年3月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2015年2月经过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龙岩经济技术开发区(龙岩高新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管理,是龙岩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也是企业、科技、人才资源最为密集的创新区,自然也是厦门大学龙岩产教融合研究院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主阵地之一。
从2020年11月至今,厦门大学龙岩产教融合研究院对接服务龙岩经开区(龙岩高新区)龙净环保、龙马环卫、中晶科技、强纶新材料等企业20余家,已经开展实质性合作的产学研项目4项(图形化蓝宝石衬底关键工艺和性能改善以及深紫外外延适配性图形产业化应用技术研发、CaN基绿光RCLED技术开发、基于神经网络的电除尘系统智能节能优化模型研究、气力输送智慧平台与抑尘智能识别和控制),其中获得研究院产教融合资金支持项目1项。上述所对接的项目都属于企业急需、行业内头疼的“卡脖子”技术,这些技术的推广应用必将在全省乃至全国所在行业内具有重要的引领性作用。
由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张保平老师牵头的“CaN基绿光RCLED技术开发”项目,利用外延、P型欧姆接触和反射镜电极制备、键合、器件分离、DBR反射镜沉积等工艺流程进行CaN基绿光RCLED器件研究。GaN 基绿光 RCLED 凭借着光谱纯度高,方向性好以及提取效率高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家庭网络用塑料光纤(POF)光源,并且在未来的微型投影仪显示应用中具有很高的潜力,这为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积蓄了力量,实现了产品在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拓宽了企业现有产品宽度,预计能为福建中晶科技有限公司新增年度销售收入1000万元。
由厦门大学材料学院罗学涛教授牵头的“图形化蓝宝石衬底关键工艺和性能改善以及深紫外外延适配性图形产业化应用技术研发”项目,针对公司目前产品尚存的图形尺寸高度不够、圆锥图形侧壁弧度偏小、图形形貌存在拐弯等问题进行研究。该项目将提高材料的刻蚀速率、图形化蓝宝石衬底的成品良率、外延片测试LOP值,预计项目结束后(2023年),可为福建中晶科技有限公司新增年度销售收入1000万元,新增年度净利润60万元,新增年度缴税总额45万元,并形成专利2件以上、培养研究生1人。

由厦门大学信息学院江敏教授团队牵头的“气力输送智慧平台与抑尘智能识别和控制”项目,旨在帮助企业建立气力输送智慧平台,实现多台套气力输送系统(或多根输灰管道)的智能调度,达到较无采用智能调度系统20%以上的节能目标。该智能系统通过识别出粉尘发生源动作,并标注区域粉尘浓度高低以及标注出粉尘源设备在指定区域(料场)的坐标付置相掘所获得的结果,实现智能化抑尘控制。该项目在满足传统抑尘系统所有功能的基础上,实现系统中检测参数的自动上传以及云平台服务器和客户端的相互通信,进而实现对抑尘装置的远程实时监控,弥补了普通设备无法实现用户对抑尘装置实时控制的缺点,进一步提高了整个系统运行的安全系数以及运维性能,节省了系统运维的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10月27日,由时任我院常务副院长、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孙道恒教授牵头,厦门大学龙岩产教融合研究院联合龙岩学院在经开区(高新区)专用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召开智能化专用车会议。吸引了厦门大学、福建龙马环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舜宇光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威迪思汽车设计服务有限公司以及龙岩学院等多家单位参加,会议围绕“智能化专用车”展开,对经开区(高新区)智能化专用车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研讨。厦门大学郭景华博士以”基于视觉的智能电动车辆关键控制技术研究"为主题展开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其团队在智能电动车辆的感知、决策、信息融合、横向控制以及纵向控制等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成果,展示了现有智能电动车车辆的整车模型,以及车辆在过曝、欠曝和不同路况下对行人、外部车辆的识别情况。

另外,我院还派科技项目专员1名,常驻龙岩经开区(龙岩高新区),协助龙岩经开区(龙岩高新区)管委会推动产教融合协同创新政策出台落实,协助管委会打造龙岩经开区(龙岩高新区)产教融合协同创新龙腾示范基地。
目前,厦门大学龙岩产教融合研究院正积极与管委会、区内重点龙头企业商讨建立研发平台、设立联合实验室等事宜,从而更加务实、更加迅捷、更加精准帮助企业解决当前技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