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创新是源泉。深度链接企业、高校和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各类产学研合作项目,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企业创新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厦门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厦门大学龙岩产教融合研究院研究员罗学涛博士牵头的新材料研究团队就是将高校科技人才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的一个实践者、拓展者和示范者。自本世纪初,罗学涛教授新材料研究团队就开始与龙岩企业结缘共同开展技术研发活动,2020年以来,更是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为革命老区企业的重要技术攻关与科技成果转化之中,并取得一批在国内领先的技术和产业化成果。
目前,研究团队正在开展的主要技术攻关项目包括:
一、一品一码新型热转印碳带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该项目依托厦门大学的人才优势和福建鸣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设备平台,针对企业热转印碳带产品的介质通用性难题,通过优选碳带组份材料、合理设计碳带结构和优化生产涂布工艺,开展适用于条形码碳带背涂有机硅橡胶固化工艺研发、耐水洗碳带、耐酒精溶剂碳带、TTO混合基碳带等研发,以解决增强蜡基、高性能树脂基碳带油墨制备和涂覆工艺、设备的关键技术问题。项目自2020年8月启动以来,研究团队已完成背涂有机硅橡胶固化工艺研发和新型耐水洗全树脂碳带的技术开发,并提交了四项发明专利。下一阶段将进行耐水洗碳带、耐酒精溶剂碳带和适用于食品包装的TTO混合基碳带的研发。该项目整合双方的技术和资源优势,由罗学涛教授团队和企业核心骨干共同建立了一支优秀的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研发团队,他们凭借“一品一码标签用新型热转印碳带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参加了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福建赛区优胜奖并晋级国赛,将代表福建省参加于2021年10月18至21日在武汉举行的全国大赛。


二、高速铁路金属构件的多元素粉末共渗技术研发与应用
为解决福建宏贯路桥防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需求,罗学涛教授团队经过多次现场考察和技术探讨,于今年8月份与公司正式项目“高速铁路金属构件的多元素粉末共渗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合作协议。该项目启动两个月以来,罗学涛教授率领团队成员深入企业生产现场,掌握从多元素粉末共渗+钝化+封闭整个PCA工艺流程及关键技术,进行连续一周的工艺试验,采用SEM\EDS等方法对渗层断面进行微观形貌和元素成分测试,分析研究各项工艺参数对提高渗层均匀化程度的影响规律,对企业现有的工艺流程和参数优化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接下来,厦门大学将在“金属构件的多元合金共渗工艺优化”、“渗剂的组分配方设计”、“研发新型环保的钝化液”等技术壁垒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帮助公司在共渗工艺渗层的均匀化程度、渗剂的有效吸收率、构件钝化后的耐腐蚀性能等方面实现核心技术突破。


三、新型铝合金晶粒细化剂相关产品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该项目是由罗学涛教授团队与福建省漳平市九鼎氟化工有限公司合作研发。针对企业在铝合金细化剂制备过程中,产品纯度低、杂质含量高、产品力学性能差等一系列问题,罗学涛教授团队通过研发新型复合型合金晶粒细化剂,设计并优化熔炼工艺,开发一种氟盐造渣剂及其装置,以达到实现合金细化剂的改性,从而大大降低夹杂物的含量,提高合金晶粒细化剂的品质。目前研究团队正撰写三篇发明专利,部分研究成果已开始试验验证,整个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本项目紧跟国内外先进技术,有望开发一条新的制备工艺,提升铝合金细化剂的品质,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罗学涛教授建立的这支具有创新能力的新材料研究团队,深入企业、深入一线去寻找问题和解决企业需求的关键技术,进而探究这些需求背后的科学问题,不断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获得各家服务企业的一致好评。罗学涛教授新材料研究团队致力于把科学研究应用在闽西革命地老区这片红色沃土上,他们的努力一定会迎来更丰硕的成果。
罗学涛教授寄语:
企业是创新源头和主体。要做好产学研合作,必须把学校的研究力量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团队及学术带头人必须亲力亲为、下沉一线,把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生产力,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努力创新,为企业产品质量提升和行业技术进步贡献出厦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