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龙岩产教融合研究院
  • 首页
  • 研究院之窗
      研究院简介 机构设置 院内新闻 公告通知 现任领导 人才队伍 院外传真
  • 科研服务
      科研动态 研究平台 科研成果 成果转化
  • 企业孵化
      孵化载体 重点企业
  • 党建思政
      工作动态 理论学习
  • 联系我们
  • 下载中心
首页 / 研究院之窗 / 院内新闻 / 正文

找“准”地方特色,争取新突破

2022/04/03 17:56

2022年3月31日,在厦门大学网站主页上连续推出的“答卷”系列报道之四《从“准”字看这一年的社会服务》一文中,特别提到厦门大学龙岩产教融合研究院以及我院特聘研究员罗学涛老师积极融入地方建设的情况。原文部分内容如下:

“每两周我就会去一趟长汀厂区,只想踏踏实实地协助企业,做好技术研发。”

去年8月,在厦门大学龙岩产教融合研究院的协调与支持下,材料学院罗学涛教授与福建鸣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首期合作课题已圆满结题。

授权4项发明专利,入围2项国家及省市级创新创业大赛决赛,攻克热转印高端原料生产技术,上市国内首款通用型极强的树脂基碳带产品R7,这些都只是双方合作的开始。在未来的两年内,罗学涛团队将与企业继续开展研发合作,形成全树脂水洗专用碳带等全系列产品。此外,还有一批地方研究院主导的产学研合作项目正不断推进,系统攻关地方企业发展过程中“卡脖子”的技术难题。

当然,龙岩产教融合研究院只是学校积极融入新福建建设的一部分。

根据《龙岩市科技局关于厦门大学龙岩产教融合研究院2021年考核情况的报告》(龙科成【2022】4号),2021年,我院推动厦门大学、龙岩学院与我市企业成功对接项目14个,比年初既定的10个多4个,共签订技术开发合同878.6万元,同比增长18.9%,部分项目实现进口替代,填补国内产品空白,有效帮助企业解决了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如谢素原院士团队与福建福迩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富勒烯制备”与“单体豆甾醇提取”2个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生产单体豆甾醇纯度可达95%以上,填补了国内产业化高纯度单体豆甾醇的空白;富勒烯制备项目已完成中试,拟于近期建设全球第一条年产20吨富勒烯粉生产线。罗学涛教授与福建鸣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的第二期“高端数码印刷关键背涂材料及油墨材料”项目,各方面性能均优于业内龙头企业,热转印高端碳带产品实现了进口替代,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多项核心技术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目前,该项目已申请发明专利4项、参与行业标准制定1项,预计年新增产值3.8亿元。张飒博士与福建宏贯路桥防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的“高速铁路金属构件的多元素粉末共渗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已申请提交发明专利4项、论文1篇,预计各项技术指标参数在现有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提升10%,帮助企业节约耗能15%以上,2年内新增产品销售额3.3亿元。刘运权教授与龙岩市福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工业固体废渣中分离回收碳酸钠和钼酸盐技术”项目,工业废杂盐处理效率得到大幅提高,预计年新增产值3120万元、新增利润1760万元,同时减少废杂盐的处理费用3000万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另外,我院还承担龙岩市各级政府委托的决策咨询项目10余项,其中包括《龙岩市“十四五”工业专项规划》《连城县“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连城县“十四五”闽江汀江九龙江流域产业布局规划》《上杭县古田镇农村住宅建筑图集及建筑风貌整治设计》等,均获得较好评价。经过龙岩市科技局对照、核查和评审,最终给予厦门大学龙岩产教融合研究院年度优秀等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荣教授对厦门大学龙岩产教融合研究院专门作出批示:“龙岩与厦大有特殊的渊源,厦大服务龙岩责无旁贷,2021年(研究院)工作总体取得可喜进步,点出的几个项目势头良好,请相关领导协助指导研究院对点出的部分进展滞后项目进行梳理分析,找准问题,对症下药,争取有所突破”。

下一步,我院将严格按照学校领导的指示,扎根闽西红土地,打造彰显龙岩地域、文化和产业特色的校地合作新模式,完善与地方政府共商共建共享的常态化互动机制,主动融入、积极服务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

上一篇:我院院长应邀担任2022数字中国创新大赛数字党建赛道复赛评委

下一篇:“中国数字经济与管理论坛: 数字化转型与区域高质量发展”会议通知 (第一号)

电话:0597-5281818

地址:龙岩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潭路15号龙岩市科技创业园创业楼5楼

邮编:364000

Copyright © 2020 龙岩厦大产教融合研究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