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3日,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曾铮,党委副书记黄辉、李芬芬带领全媒体中心记者团等一行人前往龙岩进行参访,在对古田会议精神的学习和乡村振兴示范村五龙村、培斜村的实地走访中传承红色基因,感悟革命文化,汲取新时代奋进力量。
重走红色长征路,感悟古田会议精神
第一站:古田会议旧址

古田会议旧址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培育爱国之情、激发报国之志的重要地点。1929年红四军进驻古田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并在此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人民军队建设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参访一开始,由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曾铮领誓,全体党员在党旗前庄严宣誓,永不叛党,永远对党忠诚,并对其他记者团同学发出了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殷切期望。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古田是我们党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地方,是我军政治工作奠基的地方,是新型人民军队定性的地方。”吉祥的古田,福到的古田,先辈的恩泽在如今依旧闪亮,成为历史时光下不朽的见证。
曾铮书记说:成功从古田开始,今天我们全媒体中心还有记者团从这成功之地,整装出发!


第二站:毛主席纪念园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此首七律·长征是由毛主席创作于红军行军途中,从中我们不只能感受到蓬勃的气浪,更有战士们不怕艰苦的执着信念。

在高7.1米的毛主席像前,全体师生深情地三鞠躬,既是对先辈们浴血奋战换来如今和平生活的感激,也是对毛主席深深的感怀与敬意。
刘欣然同学说:当站立在巨大的毛主席像面前,肃穆之情油然而生,除了追寻伟人精神,更切实感受到了今日生活的来之不易。
第三站:古田会议纪念馆
搭乘历史的列车,我们可以了解到,古田会议及时纠正了红四军存在的一些错误思想,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
在讲解员讲解下,同学们通过认真参观,逐渐了解那段红色历史过往,体悟红军精神与革命思想,切实领会会议价值与意义。“古田会议永放光芒”,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紧密结合新的伟大实践,继承和发扬古田会议精神,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不懈奋斗,从胜利走向胜利。


郝玉婷同学说:在古田会议纪念馆的参访中,一帧一画都是历史与现今的碰撞,长征途中无数革命先烈英勇献身,更激励着如今的我们看的更长远,走的更坚定。
踏上乡村振兴路,时代启航再出发
第四站:五龙村村部

五龙村村部,依托古田会议旧址等红色旅游景点,充分发挥“红”色区位资源和生态“绿”色环境优势,大力发扬古田会议精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带领乡亲们优化产业结构,美化村庄环境,步步走向“幸福村庄”的道路。
“服务人民数十载,共祝胜利饮一杯”,我们跟随着当地讲解员沿着村道而行,走在一个个具有鲜明客家风格的白墙黛瓦建筑之间,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亲切感;胡锦涛同志对当地人民“年年好!节节高!”的殷切祝福,也深刻传达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的关怀以及对革命老区的支持。


徐妍迪同学说:五龙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红色资源振兴乡村的设计给了我很多启发,作为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如何利用传播理论和大众媒体甚至是社交媒体助力乡村振兴是我未来可以深入探究的方向。
第五站:培斜村

不同于五龙村鲜明的红色旅游气息,位于龙岩市新罗区的培斜村,处处洋溢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样板村”的气息。
在培斜村党支部华锦先书记的讲解下,我们了解到,1993年之前还是“省定贫困村”的培斜村,1993年开始,在党支部的正确引导下,创新了“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响应”的发展模式,紧盯市场,抓住机遇,充分发挥了自身产业优势,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培斜村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新型发展模式,展现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新型乡村建设的伟大成果,对于当下乡村振兴具有重大启迪意义。
借黄辉老师的话说,“小竹子,大产业”,“创意培斜,寓教于娱乐之中,值得我们学习。”


袁琳同学说:培斜村艺术气息很浓厚,给了我一些编导故事创作上的灵感和素材积累,这一次旅程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行万里路的价值,以后要多出来走走!
文章转载自厦大新传说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